在荷蘭的這十幾年,並沒有"真正的"過個農曆新年。
剛來的前幾年,沒認識什麼人,即使到了農曆新年期間,只是知道了今天是什麼日子,生活作息依舊照常。後來的幾年,認識了很多中國人,人一多起來,總是會有很多理由聚會,除了農曆新年,還有元宵,端午,中秋,甚至是冬至,都要見個面聚個餐,即使環境根本沒有過節的樣子,有人就夠了。
最近幾年,先前認識的中國人都散了差不多;學業結束,大家各奔東西,不再同住一個城市,接著,有些人甚至生了孩子,要再搞個大型聚會,必須早早安排,因為時間和地點都不太好定。因此,聚會規模越來越小,想聚會的心,也越來越淡薄。
今年,真是夠特別了:武漢肺炎過了一年依舊猖狂,宵禁還沒解除,似乎也省去安排聚會的麻煩。
從小年夜開始,我的農曆新年氣氛,是看著網路上的照片和影片,漸漸被凝聚起來,但只是讓我知道地球的另一頭,正熱熱鬧鬧的過年,放年假,吃大餐。而我這邊,就是貼了一張招財進寶的自製春聯,連做個新年餐都沒有。
其實我並不會感到孤單寂寞,因為我以前並沒有特別喜歡過農曆年,尤其是長大之後,甚至有厭煩的感覺,倒不是因為會被親戚問什麼雷問題,而是覺得這種一成不變的活動,實在有點無聊。所以當時在台灣的過年期間,我都很希望可以有各種理由可以離開家裡,甚至只是離開三個小時就好,偏偏理由實在很難找。
我曾經愛過農曆新年,大概是幼時有記憶以來,到入小學之前。當時還跟奶奶住在一起,除夕當天,屋子裡的人一起圍爐吃飯;初一當天,大伯全家十幾個人會來我們家。初二是我最喜歡的日子,因為所有的姑姑會來我家,加上她們的老公和孩子,一個小屋子總會擠滿幾十個人。長大了以後,我才猛然想到,奶奶哪來的威嚴,竟然可以把自己的三個媳婦,通通留在家裡,不准回娘家,只能在婆家招呼回娘家的姑姑們。所以初二那天,是奶奶的所有孩子和孫子都會聚集一起,那場面實在壯觀,大約接近50人。
我最期待的,就是在晚餐過後,跟一群表哥表姊堂哥堂姊去屋外的空地玩鞭炮和煙火。我只記得水鴛鴦,沖天炮和仙女棒,其他都沒印象了。大概我六歲那年,應該是我最後一次玩了全套煙火,因為那一年,我的新衣服被沖天炮炸了一個洞,手指被劣質的水鴛鴦炸到發紫(當時只敢偷偷哭,不敢嚎啕大哭,大概是覺得自己太蠢,才會被炸到,是一種感到羞恥的心情),之後對玩鞭炮煙火就提不起勁兒了。
來荷蘭十幾年,只有一次在農曆新年期間回台,其他都成功的"逃掉"了。我想,以後應該會繼續逃掉吧!感覺農曆年並沒有特別到當成回台灣的理由。只要有回去,就是聚,何必在乎什麼時節呢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